今年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進行局部調整,其中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其理由之一就是「使用後可以回收再利用」。經過兩個多月的討論,被禁止生產銷售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自5月1日起正式解禁。如今解禁已有一月,一次性發泡餐具到底有沒有機構或個人回收?
在北京萬芳路附近的一個居民小區內,記者看到,小區裡面的垃圾桶雖然貼上了「可回收物」、「廚餘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垃圾分類標籤,但附近居民大多只用垃圾袋兒提下來,往桶裡一扔就完事了。住在小區裡的高先生告訴記者,他仔細觀察過,這些隨意堆放的垃圾裡,有不少是泡沫餐盒。「街對面的小吃攤就有不少泡沫盒子,很多人下班回家懶得做飯就買點帶回家當晚飯。以前沒解禁的時候,用泡沫盒子還偷偷摸摸,現在可是明目張膽了。」在高先生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小區周邊的街邊小攤。時近晚上9點,大部分攤點已經收攤了,滿地的餐廚垃圾無人清理,其中還混有大量的發泡餐具。記者等了近1個小時,終於等到了一名保潔員。當問及這些發泡餐具如何處理時,這位保潔員明確回答,「這是廢品,直接扔了就好。」
在陶然亭附近的黑窯廠小區,記者發現在垃圾桶附近經常有衣衫襤褸的拾荒者在桶裡翻撿各種可回收用品,包括各種飲料瓶、飲料罐、廢棄的包裝紙盒紙袋、使用過的紙質甚至塑料餐盒等。然而記者注意到,用過的白色泡沫餐盒卻沒人要。記者上前詢問一位正在垃圾桶裡翻撿的拾荒者,為什麼不要發泡餐盒。在聽清記者的問題後,這位中年婦女憨厚一笑,「這個東西賣不上價,沒人收。」
調查顯示,以聚丙烯(PP)為主要原料的塑料餐盒和發泡免洗餐具回收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前者因為價格較高受到各回收站及拾荒者的普遍歡迎,其中,帶顏色的PP塑料餐盒回收價格最高可達每公斤1.2元,純透明PP塑料餐盒的回收價格最高可達每公斤4.6元。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因為利潤太低,則遭遇嚴重的回收困境。
事實上,在今年發泡餐具解禁消息放出之後,輿論對這項政策的質疑之聲就未曾平息。發泡餐具從生產到回收環節,都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環境風險。有媒體報道指出,全國僅存的發泡餐具回收處置企業——江蘇昆山保綠塑料資源再生處理有限公司,回收的發泡餐盒不足開工,大部分生產線都處於停工狀態。另有媒體調查了江蘇揚州等地的發泡餐具工廠,結果顯示,製造發泡餐具的原料聚苯乙烯中不僅有合格原料,還有廢料和回爐料。在幾家工廠,合格原料的使用比例僅佔三分之一左右。而上海市耀豐塑料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在正規生產的情況下,原料成本已經超過了售價。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有關專家指出,發泡餐盒解禁與否看似事小,但其背後折射出的環境問題以及關乎子孫後代的民生問題實在不小。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政策出台後實施前,曾專門對條目調整進行了說明,為解禁列舉了多條理由,包括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準,使用後可以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等。但一個月的時間過去,政策制定者不妨對照初衷來認真評估一下實際的執行情況。這位專家建議,政府應該建立切實可行的回收機制,盡快明確發泡餐具廢棄回收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門和監督部門。
(責任編輯:韓肖)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
留言列表